|
|
|
|
保定市北电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保定市高开区御风路388号 邮编:072150
电话:0312-3166712 联系人: 王经理
Email:rxdl@0312rx.com
| |
| |
| |
|
|
首页->新闻动态 |
|
中国造电网装备走向世界舞台
2013年12月下旬,记者从河北省张北县县城出发,一路向北,约半小时后,一排排洁白的风机出现在车窗外,随后,又能看到一片湛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继续前行,储能厂房、综合控制楼逐一映入眼帘。
与之结伴而立的,是铁塔银线架起的一条条输电线路。在广袤大地之上,这张糅合了自然资源和科技力量的能源网架,犹如大地的脊梁,将中国智慧与原始自然完美结合。澎湃的电力无远弗届,为雄鸡版图的每个角落燃起光亮、带来繁荣。
时光倒退3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草原。如今,这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并网综合示范项目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这里不仅是我国最新的风电、光伏、储能及智能调度输电设备的大荟萃,更是先进科技理念的炼丹炉。这里的机器彰显着成就,也讲述着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无论是过去的中国还是现在的中国。
突围,突破,突变,一切在启程和前行间发生的事都无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印。在世界能源界,我国电网建设靠实力赢得了尊重和信任,实现了电网科技领域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促进了国产设备制造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
坚守与博弈奠定突围基石
冬日的周末,记者来到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的换流阀车间,给糯扎渡送电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终点站江门换流站制造的换流阀正在这里加紧生产。电容组件装配区干净敞亮,装备工人张旭正在给特高压换流阀安装导线和铜牌,换流阀的每一层都有3种型号共56根铜牌需要安装,即使是张旭这样的熟练工人,一天也只能完成一层半的装配任务。
这种被称为直流输电工程心脏的设备,是复杂程度最高的电力装备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台机器能够完成其组装工作。
确认拧紧螺母之后,张旭在螺母与螺栓之间笔直地划上两道力矩标示线,并且盖上一个自己名字的印章。这个红色的记名标签将永久地印在换流阀上,直到机器退役。这种严谨的制造态度,已经固化下来,变成我国工人的工作习惯。一个印章代表着一个生产者的责任,就是质量强国。
在电网装备制造的过程中,往往细致的导线缠绕、极具力量和耐心的螺栓固定、简单重复却精度要求极高的铜片连接等基础工序,都需要人工来完成。这些工人的双手,代替着机器无法实现的精细,一种被称为缄默知识的竞争秘诀,就静静地潜伏在他们忙碌的手上。这种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劳动力资源和严谨的制造态度,使我国电网装备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往往说创新是科学家的事,老百姓普遍认为只有搞原子弹、搞飞船这些才是技术创新,我觉得我们工人在实际操作当中,把高科技含量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不容易的创新。许继集团换流阀开发部经理马俊民说。
每一个岗位,对电网设备制造环节都是重要的。在国外,只有少量资深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操作内容,我国的工人靠着他们自己的智慧迎刃而解。记者在许继集团柔性输电系统车间看到,一个个手触式液晶屏立在不同的组装区内,上面安装了工人们自己设计的操作演示系统。复杂的组装过程被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描述,什么样的线头使用什么样的工具,甚至是剪线的动作都进行了规范。
没有多少壮怀激烈,并不表示一马平川;没有多少惊涛骇浪,并不意味轻而易举。仿佛是一种传承,朴素的言语衬托黝黑的面庞,成为我国电网装备制造工人的定格画面。一名名普通工人的坚守,成为我国电网装备制造业实现赶超的基石。
探索与创新铸就突破砝码
每天清晨8时至8时30分,51辆班车从南京市各个方向驶入占地1000亩的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时间,对于在这里工作的南瑞集团科研人员而言,是最宝贵的。他们在这里完成核心技术研究和攻关,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甚至测验调试,他们的工作填补着我国电网装备制造领域的一项项空白。
对于我国电网装备制造业来说,仅仅学习到精益制造的理念还远远不够,总有一些技术必须依赖自己去探索。中国探索从不缺少只争朝夕的紧迫,也不缺少攻坚克难的勇气。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原始创新,是我国电网装备制造业前行的根基和源泉。早在国家发出号召之时,甚至更早,数以千计的电网科研人员已经投入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挑战对决的潜心攻关。
回首来路,在我国电网装备制造业起步之初,各项工业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走的基本上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一条技术路线。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是‘老外’干,我们看着他们干,我们是外行;90年代,在国产化开始阶段,是‘老外’带着我们干;21世纪我们依靠自己干,成功掌握了大电网安全稳定、调度控制、继电保护等核心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坚强智能电网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设备研制、标准制定、工程建设、实验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总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国电南瑞研发中心副主任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掌握装备核心技术是王道,只有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电网装备高端制造的天平,因这个崭新的砝码,逐渐向我国倾斜。
在南瑞集团软件调试中心的工作区内,工程师们正在对江西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进行最后的内部测试。两年前,由南瑞自主开发研制的风光储全景一体化监控系统成功应用在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为风光储电站安上了智慧大脑,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难题。半年前,南瑞的特高压变电站监控系统和保护设备又相继完成出厂调试,顺利运往皖电东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四个1000千伏枢纽变电站,为该工程线路上奔跑着的电流绑上安全带。
依托国家重点工程,研发关系到国家能源等战略发展的关键设备,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主要方式。用整个工程任务来带动整个创新的机制,因为不完成这个任务就交不出货,这比一般的科研动力要强得多。国电南瑞变电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黄国方说。
探索助燃梦想,创新驱动未来。老一辈科学家坚守开拓,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尖端课题;年轻一代电网工作者奋进雄起,掌握了一项又一项自主创新技术。我国电网装备科研人员的背影,像一枚枚钉子,已深深敲入电网发展的整条来路;他们流下的汗水,已化作殷殷福田,滋润了电网工程脚下的土地。
转型与升级实现突变引领
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装上了自主创新这一引擎,电网装备制造技术已推动我国电网建设向着未来走出多远?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一个响亮的词汇自主创新,如春雷掠过大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特别提到,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能力。重点开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
2006年11月28日,2006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吸引了世界各国数百位特高压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这一刻,世界听到了中国电网发展急促的脚步声。
2008年8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变电站奠基仪式在山西长治举行,成为我国特高压电网恢弘蓝图的精彩起笔。
2010年6月18日,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竣工投产,作为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其设备综合国产化率达到62.2%,标志着我国已形成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批量生产能力。
……时间的长河流淌至2013年末,我国电网装备制造大国之冕已当之无愧,而制造强国之路却任重道远。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我国电网装备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不可能所有的部件都自己制造,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说,最核心的东西应该要掌握。在电网装备领域,就是要大力发展我们的基础原部件、基础原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打牢这些基础,我们的高端装备制造才能更上一层楼。南瑞集团发展部副主任赖业宁说。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我国的电网装备制造企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这就如同粮食一样,不能依靠别人,端自己的饭碗才会更加香甜。据南瑞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李惠宇介绍,目前我国电力二次设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如继电保护、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等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在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器件、输电导线等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电网的融合等方面,南瑞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并在大批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广泛应用,我们有信心在智能电网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和主动。李惠宇说。
现在外国人可不敢瞧不起咱们啦!在河南许昌采访结束后驶往车站的路上,在许继当了26年驾驶员的王师傅笑着告诉记者,以前他经常要开车送专家去北京与外国企业谈合作,现在都是外国企业主动来许昌寻求合作。从这位老人微微扬起的下巴和坚定的眼神,我看到了我国电网装备制造业一路走来最珍贵的内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