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开启1000亿英镑投资机会、
英国为电力和低碳能源行业投资者提供安全且具吸引力的市场,通过这个市场为未来数十年投资。英国电力市场极具雄心的改革将开启从现在到2020年在可再生能源、新核能源、碳捕获与存储及天然气领域约1000亿英镑的新投资机会。
英国已成为近海风能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且位居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具吸引力第四位。
我们正在通过英国《能源法案》实施的新的稳定投资体制,为投资者提供无可匹敌的确定性,而且长期合约则让投资者在未来几十年中,从他们投资的电力行业获得稳定回报。在一个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断增长的世界中,这真的是开了先河。
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应对在低碳能源领域投入关键资金的挑战,同时要保持正常的使用,并且保证消费者能够负担。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事实上,脱碳、供应安全性以及可负担性这三个目标常常都是相互对抗的,而且咋一看之下似乎是不相容的。
英国很大一部分的发电能力将在十年内达到饱和,而这让我们有机会更新我们的能源基础设施,代之以清洁、低碳以及更具可持续性的能源。
英国《2008气候变化法案》是世界上第一个同类型的立法,显示了我们要脱碳的强烈承诺,保证到2050年,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 80%。这个立法,以及为电力部门脱碳建立了法律框架的《能源法案》,获得了英国国会压倒性的支持,显示出坚定的政治共识。
通过《能源法案》,我们在电力市场引入意义深远的改革,为竞争、新投资及向消费者提供可负担的低碳能源价格开放市场。我们的改革为低碳发电引入长期合约(即差价合约),为可再生能源、新核能源和碳捕获与存储领域的开发者及投资者提供价格稳定性,这是他们在英国发电行业投资所需要的。这反过来又降低了资本成本,因此使得低碳发电对消费者、开发商及投资者来说更加低廉。
此外,英国政府还将于2014年引入“发电容量市场”(CapacityMarket),鼓励从2018年起在灵活、可靠的电力市场投资,保证在异常需求时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英国一直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也已建立起了对低碳经济给予政治支持的惯例,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相比,这使得我们具有了很强的优势。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自2010年起,已有300亿英镑投资在英国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在全国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而且为供应链领域带来了积极影响。
今年早些时候由首相戴维˙卡梅伦启动的“伦敦阵列”(LondonArrayoffshorewindfarm)近海风电厂,是世界上最大的近海风电厂,有 175个风力涡轮机,装机容量630MW,可产生足够100万个家庭一年用的电量。该电厂由东能源公司(DONGEnergy)、马斯达尔(Masdar)和意昂集团(E.ON)建设,三家对项目的总投资超过20亿欧元。而在新核能源方面,今年早些时候我签发了一个建设规划许可,即NNB电力公司计划投资数十亿英镑在萨默塞特欣克利角建设核电站。
今年夏天,我们草拟执行价格,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了初步的确定性,这是英国政府在 “合约差价”下提供给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价格。我们还发布了《电力市场改革实施计划》(ElectricityMarketReformDeliveryPlan)草案,这是关于“差价合约”合同条款及分配政策的详细草案。现在,我们正在就如何在来自电力行业的代表和投资者的帮助下实施这些改革,进行细节上的微调整,旨在今年冬天发布最终的“实施计划”。
我们的改革将在未来很长时间里提供保障性支持,还有跨党派的政治支持(《能源法案》在下议院的最终辩论中获得了396票支持对8票反对的结果),以及欧洲最稳定政治环境。总之,英国电力部门是一个具有独特全球吸引力投资机会的部门。
老挝南欧江二级水电站成功截流
12月10日,由中国电建集团所属水电股份公司在老挝投资建设的南欧江二级水电站成功截流,这是该项目继去年12月启动南欧江梯级水电主体工程建设以来的首个重要里程碑。
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是中国水电目前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采用“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由中国水电投资建设并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再转交老挝政府。项目共规划7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15.6万千瓦。项目一期开发二、五、六级电站,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20.92亿千瓦时,其他梯级将择机开发。一期项目二、五、六级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12年12月10日正式开工。
南欧江流域梯级电站建成后将为老挝北部和老挝电网提供稳定优质的电源,同时将极大改善整个丰沙里省、朗勃拉邦省和整个南欧江流域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流域地区的旅游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美石化产业借页岩气全面复兴欧洲同行惨遭挤压
10年内产能扩张几乎为零,几年前还深陷困境,如今,美国石化业已“满血归来”,为其“加血”的正是美国页岩气繁荣带来的低气价。但几家欢喜几家愁,美国石化业的强势归来也挤占了欧洲同行的生存空间,继炼油业之后,欧洲的石化业或将沦为美国廉价天然气的又一个牺牲品。
美国竞争来势汹汹
页岩油气的开发为美国炼油业提供了廉价的燃料和原料,美国天然气价格约为欧洲售价的1/3。在其冲击下,2008年以来,欧洲的炼油厂纷纷倒闭或者削减产能。同样的命运或将在欧洲石化业身上重演。
页岩气开发大幅提高了美国的天然气产量,而天然气是石化工业制造塑料和其他基本工业产品的核心原料。天然气开采同时会产生多种天然气凝析液,如乙烷、丙烷、丁烷等重要的石化原料。
欧洲和亚洲多用石脑油、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而在北美多用更廉价的天然气为原料。总部位于巴黎的信贷保险公司Euler Hermes发布数据称,欧洲石化业70%的乙烯都以石脑油为原料,而美国85%的乙烯由乙烷制备而成。相比之下,乙烷裂解制乙烯的方法比传统的石脑油裂解方法成本低38%。
面对如此大好发展机遇,美国的能源及化工企业如雪佛龙、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利安德巴塞尔纷纷出手,豪掷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建乙烷裂解装置。
2008年时,美国化学理事会的成员几乎看不到任何新投资。页岩气产量激增后,美国化学理事会列出了110多个新的投资项目,价值超过770亿美元。仅在今年9月10月,美国就新公布了13个石化项目。
美国石化业的目标是,未来几年内将美国打造成全球主要石化产品出口国。可以预见,2-3年后,当美国这些新项目上线后,欧洲石化业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美国石化生产商占尽成本优势,乙烯在美国每吨仅500美元,而在欧洲价格高达1200美元。全球领先的石油化工公司英力士集团将大部分业务布局在欧洲。该集团的董事之一汤姆·克罗蒂对此感慨道:“这么大的成本差对我们来说很难从其他方面弥补,未来2-3年,我们将看到更多欧洲石化厂歇业。”
实际上,英力士集团已经表示,将关闭一个设在苏格兰的以石脑油为主的压裂设备,“壮士断腕以全质”。在关闭无利可图的生产能力方面,英力士并不孤单。5月,法国油气巨头道达尔集团曾宣布,将永久关闭其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一套乙烯装置。意大利最大石油化学企业Versalis也已经关闭了其在意大利托雷斯港的一套乙烯装置。
欧洲石化业开始自救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深入虎穴。欧洲石化公司如今已经展开自我救赎。道理很简单,既然美国的原料成本低廉,那么就将大部分投资移向美国,在美国建设新的化工厂。德国巴斯夫集团就充分地利用了美国能源和原料相对低价的优势,将其在美国的一个石油脑裂解装置改装为乙烷裂解装置。
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的数据显示,欧洲的一些大型化学公司今年在美国的投资占比已升至25%,而4-5年前,这个比例还不超过10%。
打铁还需自身硬。欧洲石化业要继续生存,还须通过行业自身整合,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在欧洲拥有诸多业务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石化公司之一。在今年的欧洲石化协会年会上,该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阿尔·马迪呼吁,面对来自美国页岩气的挑战,欧洲石化部门必须做出改变,摆脱低利润的石化产品,专注利润效益高的产品才是生存之道。
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也建议,面对行业动态,欧洲生产商必须做出一系列果断的改变措施,提高生产率,改善成本。
向从事化学、材料及相关领域的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的韦伦氏集团给它的客户们支招称,欧洲大多数石化生产商已经往产业链下游移动,因此投资者应更加关注和进入以技术更新和客户为中心的领域。
页岩气:英国“识时务”的无奈选择
很多欧洲国家对页岩气开发下了禁令,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则是个例外。目前英国是唯一进入页岩气勘探开发阶段的西欧发达国家。英国的特立独行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今年早些时候,英国地质调查局宣布,英格兰北部Bowland页岩气矿区蕴含着1300万亿立方英尺的页岩气,足够英国使用40年。
英国政府为促进页岩气的开发,推出了优惠的税收激励政策。英国的天然气和原油开采的税率是62%,但是页岩气的税率被下调至30%。
为了获得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支持,英国政府决定向页岩气矿区的周边社区提供10万英镑的补贴以及1%的页岩气收入分成。即便如此,英国页岩气开发还是因环保担忧而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
事实上,开发页岩气是英国未来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无奈选择。
欧盟曾经对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欧洲总能源消耗的20%。然而欧债危机和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欧债危机让欧洲捉襟见肘,巨额能源补贴没有着落,为支持光电和风电发展而不断上调的电价也加重了民众和企业的负担。页岩气革命后,煤炭被更为廉价的天然气挤出美国市场转销欧洲,让欧洲控制碳排放的计划几成泡影。
美国“再工业化”的同时,欧洲恐怕会出现“去工业化”浪潮。欧洲工业占GDP的比重从去年的15.5%下降到目前的15.1%,但是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工业占GDP比重达到20%。
欧洲国家的担忧让页岩气开发和能源安全成为今年欧盟领导人峰会的重要议题。只不过这一次以保守著称的英国人在困境中学会了变通。
英国人认识到,倘若任由事态发展,不仅英国的工业会受到很大打击,若干年后英国还将遭遇能源危机。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存在着间歇性的缺点,客观上需要保留可观的天然气发电能力。但是英国的天然气将从哪里来?
由于北海产量逐年下降,英国天然气消费大部分来自海外。但近年来英国在市场上难以与出价更高的亚洲国家竞争。主要天然气出口国也都在“向东看”。
既然不能与亚洲国家“抢气”,那么自主开发就成为更为合适的道路。虽然初期的开采成本高,但是通过“边干边学”和技术溢出,拥有相当工业技术实力的英国有能力以合理的成本开采出足够的页岩气。
法国总统奥朗德曾经强硬表态:只要其在任就不会允许页岩气开发。等到英国成功开采页岩气之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民众会不会开始埋怨当年的奥朗德不及同期英国首相卡梅伦英明远见?
日本自民党把重启核电作为国家要务 拟建核电站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12月17日,日本议员联盟在自民党本部召开会议,商讨推进电力稳定供给的建议。自民党以推进电力稳定供给为由,不仅将重启核电站上升到国家要务的高度,还打算在明年新建核电站。
自民党国会议员联盟提出“重启核电站是国家要务”,并建议在政府明年的“能源基本计划”中,明确写入增设核电站的必要性。议员联盟以核电站所在地的自民党国会议员为中心,成员约140人。
对于今后的能源政策,议员联盟认为煤、石油等燃料费用的增加,将会对经济带来影响,而且加速地球变暖,因此“重启核电站是国家的紧急事务”。
12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审议会出台了政府新的《能源基本计划》草案,对于核能发电,经产省从稳定供给、削减费用、全球变暖对策的观点,在确保安全的大前提下继续使用核电。
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转圜的启示
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起始于1992年。先后经过三个阶段(三轮),到2008年6月30日,运行了16年的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被拆分,标志着俄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起始于1992年。先后经过三个阶段(三轮),到2008年6月30日,运行了16年的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被拆分,标志着俄罗斯完成了电力改革,电网资产集中到联邦电网公司等大集团手中进行统一管理,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完成了电力行业的彻底分拆,发、输、配、售、调度、交易各环节完全独立。谁也没有想到,2012年11月,普京签署总统令,计划将俄罗斯区域配电控股公司与俄罗斯联邦电网公司合并,组建集输电和配电于一体的俄罗斯电网公司。2013年3月20日,合并重组计划正式进入操作阶段。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启示之一:电力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必须拆分电网公司。俄罗斯之所以重新整合输配电企业,用俄罗斯人的话说,以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协调管理业务,抑制用户电价上涨。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至今,我国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媒体也认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能够降低电价。如果下一步拆分电网公司,搞什么输配分开,可以断言将进一步推动电价上涨。分的块越多,机构就越多,效率就越低,成本就越大;而且目前正在进行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也会因拆分电网公司停滞不前。十年前,为什么媒体上经常看到农村用电奇高、多次惊动中央领导?不就是因为农村电网(配电网)多头管理,导致乱收费、乱涨价吗?国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步将农村用电全部交给两大电网公司管理,才有了今天城乡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的局面。这也为下一步城乡所有用电同网同价打下了坚实基础。主张拆分电网企业、实行输配分开的应该算一算这笔账,由谁来买单,给社会有一个交代。如果说不清楚,目前还是少提输配分开。
启示之二:电力改革方案应适合本国国情。电力体制改革没有唯一正确的模式与方案,应结合各国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和电力市场发展水平确定改革目标,分阶段推进。既然如此,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必须结合我国初级阶段这一实际情况,设计改革的模式和目标。在这一初级阶段,我国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强调国家宏观控制的国家,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影响力。电力系统尤其是电网企业毫无疑问属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俄罗斯的电力体制改革由拆分电网企业到重新整合电网企业,充分说明动不动就拆分电网企业并非明智之举。
启示之三: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要“与时俱进”。目前的严重雾霾就是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不合理、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暴露。减少京津唐以及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措施之一就是要解决清洁发展问题,让西部的电力(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通过特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送过来。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由拆分电网到统一电网,似乎预示着今后电网的发展趋势。我国应顺应此潮流,不应轻易拆分电网公司,而应借助电网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强有力的大电网。
启示之四:政府对电网企业应在监管上下大功夫。电网垄断经营属自然属性,我们不要一提垄断就拆分它,关键在于监管。因此,监管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政府职能转变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功夫。应结合我国国情,重点研究如何制定监管政策、规则,让垄断企业在政府监管下经营。比如电网企业的调度,权力较大。为了保证其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发电企业,慎用手中的权力,应将监督权、评判权交给全社会,包括发电企业,让每一个发电企业对其进行评判,并将结果向全社会公开。再比如上网电价越简单越好。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将上网电价分成“三公”电价(标杆上网电价)、外送电价(低于三公电价)、竞争电价(低于三公电价)。笔者认为,上网电价分得越多,越容易“被人操控”。倒不如统一执行国家电价,也就是上网“一个价”。“三公”以外的电量应根据上一年发电企业的供电煤耗、环保指标、安全生产等因素确定,让其公开透明,让发电企业心服口服。政府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应多在规则上、监管上动脑筋,想办法。
巴菲特发力风电领域 西门子获全球最大风电订单
德国工程巨头西门子公司16日宣布获得来自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的448台风力发电机订单,总装机容量为1050兆瓦。西门子称,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一宗单笔陆上风电订单。西门子未透露此项交易的财务细节。但据业内人士估算,该订单价值可能在10亿美元左右。
西门子表示,上述发电机的额定出力为每台2.3兆瓦,风轮直径为108米,将安装在美国爱荷华州五个不同的风电项目。西门子还将负责这些风力发电机的服务和维护。
据悉,上述风电项目将在2015年全部建成。中美能源控股公司CEO费尔曼表示,这将对爱荷华州经济和能源前景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一直积极投资新能源项目。目前该公司旗下风力发电容量已占到全美风力发电总容量的6%,过去两年该公司还一直投资太阳能发电项目,预计全部投产后,中美能源的太阳能发电容量将占到全美太阳能发电总容量的14%。
今年5月底,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曾以56亿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美国内华达州NV能源,成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收购交易,也是巴菲特今年内进行的第二大收购。内华达州拥有庞大的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资源,NV能源此前曾表示将加速淘汰火电设备,建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设备,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到25%,成为美国最大的地热能源使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