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一年的特高压交流线路近期或有新进展。9月4日,市场传言已有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获准开展前期工作,乐观估计到年底或有1-2条交流线路获发改委核准。记者致电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收到回复。而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确有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获得“路条”(可开展前期工作),且淮南-上海(北线)可能年内获批,最早可能今年年底开始设备招标。
然而,对于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业内人士说法不一,其中一个版本为:淮南-上海(北线)、雅安-武汉、浙北-厦门;另一版本则是:淮南-上海(北线)、雅安-武汉以及蒙西-晋东南(系晋东南-荆门示范线路的北线延长线)。
据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今年年初的表述,淮南-上海(北线)工程、雅安-武汉工程和浙北-厦门工程均已上报“路条”申请且已完成可研设计报告。其中,淮南-上海(北线)工程和雅安-武汉工程自2009年3次上报“路条”申请,但均未获得批复。该负责人表示,只要获得“路条”会尽快取齐支持性文件并上报核准申请。
根据国家电网规划,今年将要争取“四交三直”7条特高压线路获批,但实际推进速度较慢,截至目前尚无一条特高压线路获批。
一直有争议的特高压交流线路核准速度就更慢。在国家电网“三纵三横”的9条特高交流规划中,发改委仅核准了晋东南-荆门交流示范线路及淮南-上海(南线)。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家电网推进特高压项目有利于"稳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发展特高压一方面可以缓解能源分布不均、新能源并网等问题;另一方面可带动电力设备相关行业发展。同时,国家电网自身的经营状况、融资能力及技术储备也有能力支撑特高压的发展。
8月30日,中国电科院承担的“特高压交流电缆技术研究”与“高压电缆选型原则及运行可靠性研究”等两项科技项目在武汉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上海市电力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武汉供电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参加验收会。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具有重要运行指导与应用价值,并要求积极做好项目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其中,“特高压交流电缆技术研究”项目于国内首次提出了特高压交流电缆及其附件的选型、结构形式、技术条件和工程应用方案,为紧凑型特高压变电站建设奠定装备技术基础为特高压输电线路穿越特定地区奠定装备技术基础,其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促进特高压国产设备的序列化,同时提高我国电力电缆的工业技术水平。
另一项“高压电缆选型原则及运行可靠性研究”项目在选型原则研究方面提出了满足当前技术要求、可操作性强的高压电缆及附件设备选型依据,给出了一套完整的高压电缆及附件产品质量检验、监督和评价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并在运行可靠性研究方面得出了各理化与介电参量同电缆老化状态的之间的关系,为电缆线路运行可靠性评估提供了依据。项目探讨了空间电荷特性作为交流XLPE电缆老化状态评价依据的可行性,基于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电缆老化状态评价数学模型。该项目提出的选型原则和质量控制体系为电缆及附件设备的科学选用、质量控制和监督提供了明确的方法和有效的依据,编制的《10(6)kV~500kV电力电缆抽检作业规范》已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电缆抽检作业规范》, 2012年1至6月公司系统依据该规范开展的电力电缆的抽检工作,有力促进了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为有效提升入网设备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