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受经济大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异常艰难曲折的环境中,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扭转负增长局面,增幅较一季度增长17.3个百分点,部分小行业保持稳步较快发展态势。截至6月底,全省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元件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3.81亿元,同比增长12.1%。
从经济运行特点来看,今年以来,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河北省基础类电子信息产品受国家大力推行“三网融合”、互联网提速、物联网加快建设等利好政策影响,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主营业务收入61.41亿元,同比增长34.58%;实现利税总额8.41亿元,同比增长61.93%;工业增加值实现15.79亿元,同比增长38.05%;出口创汇4.62亿元,同比增长59.03%。
同时,全省软件业保持较好营利水平。主要服务国内市场的河北省软件业,受“两化深度融合”及工业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拉升,1-6月主营业务收入68.45亿元,同比增长0.23%,虽然利税总额同比下降29.72%,但仍保持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率41.22%的较好水平。
此外,全省通信设备制造业稳定持续发展,受外需疲弱、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全省光伏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不容乐观。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拉动市场、刺激消费的措施。相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会走在经济复苏的前列。预计下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比之上半年将有所好转,但要实现全年目标目前看来难度还是比较大,需要地方政府企业齐心合力,共同推进。
2011年下半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受各方面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缓慢,我国对欧美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电子信息产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出口形势相对低迷。对美国和英国出口1259.2和121.2亿美元,同比增长9.5%和0.7%,分别低于平均水平2.4和11.2个百分点;对德国、法国、波兰和西班牙等国出口呈下降态势,出口额分别为279.7、96.5、40.7和38.2亿美元,同比下降1.6%、5.5%、4.9%和16.0%。对亚洲地区和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对 地区出口电子信息产品159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对日本出口4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对韩国出口2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对台湾出口1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此外,对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额分别为101.5和79.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和23.4%。
从主要进口来源地看,国货复进口967.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自韩国进口额8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自中国台湾地区进口763.3亿美元,同比增长7.1%。列第四至第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马来西亚、美国、泰国、德国、菲律宾和新加坡。
结合这一这市场环境,CNT Networks与专业市场研究公司China Outlook Consulting 战略合作,策划和组织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供应商管理调查活动,并获得4个核心研究发现:整机制造商开始避免过度依靠第一供应商,寻求较为分散供应商以规避供应风险;寻找替代物料成为常态降成本手段,并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在线工具寻找替代物料;多用通用元件、少用定制元件成为最普遍的采购风险应对措施;整机制造商对质量和供货能力因素的重视已超过性价比因素。
元器件供应集中度降低
整机制造商降低了五大类物料在第一供应商处的采购数量比例,其中IC、分立器件、无源元件、模块/电池的采购数量比例经历了2010的提高之后回落到2009年的水平。随着第二甚至第三供应商产品质量、性能、价格优势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增强,整机制造商开始降低在第一供应商的采购比例、引入竞争供应商,以避免产能过度集中、规避自然灾害,同时有利于降低直供风险和进行COST DOWN。
另外,机电元件的采购比例由2011调查的57.6%下降到2012调查的39.9%。机电元件的制造门槛相对较低,其供应体系中,国内厂商的比例很大,供应分散,整机制造商供应来源多元化更为明显。
多用通用件少用定制件
为了降低采购风险的影响,整机制造商采取了综合的应对措施。多用通用件少用定制件是最普遍的采购风险应对措施,由2011调查的27.1%显著提升至2012调查的39.6%。2亿规模以上的公司相比2亿以下公司能更好的采用多品牌多供应商策略,对建立安全库存和加强预测能力更加重视。消费电子比新兴市场更倾向于就近选择供应商;新兴市场比消费电子更倾向于采用多品牌多供应商策略。
需求预测不准是过去一年最大的采购风险,且需求预测不准对大公司的影响比小公司更加严重。买到次品假货由2011调查的20.3%上升至2012调查的25.9%,小公司和面向新兴市场的公司受到次品假货响的比例更大。